
- 廣東蒙泰高新丙綸...2025/6/30
- 紡織行業向“綠”...2025/6/30
- 丙綸細旦絲:開啟...2025/6/9
- 2025年一季度...2025/6/9
- 蒙泰高新廣東、甘...2025/6/5

2023世界粵商大會將于9月21-23日在廣州舉辦。粵商大會是展示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、推介廣東營商環境、促進海內外粵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。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,已連續成功舉辦5屆。
8月31日起,廣東省工商聯微信公眾號推出“粵商故事”“粵商擔當”“粵商風采”系列報道為2023世界粵商大會預熱,展現新時代粵商新形象新擔當新作為。
本期人物
郭清海
省總商會副會長
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
在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城西片工業區,近百條丙綸自動化生產線在高效運轉著,經過生產、檢測、包裝入庫等流程,每年超3萬噸各種規格丙綸長絲從這里出發,銷往國內各省份以及亞洲、歐美、中東、南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廣東化纖企業代表—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蒙泰”)見證了這里的快速發展。
丙綸是聚丙烯纖維的商品名,具有質量輕、強度高、耐酸堿、保暖性好、可降解等特點,廣泛應用于民用、工業、軍工等領域,從箱包織帶、水管布套、門窗毛條、家居裝飾到工業濾布、工程土工布、工業繩纜、鋰電池隔膜等均有其身影。
郭清海始終看好丙綸行業的發展前景。從1992年大學畢業,郭清海便扎根在丙綸行業,在此過程中,蒙泰堅持科技創新,并將其融入研發、設計、生產、質量等各個環節,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“丙綸是化纖行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未來,差別化丙綸新材料整體技術會繼續進步,而且應用領域會不斷拓寬,同時,綠色低碳將成為丙綸行業重要發展方向,丙綸綠色制造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”郭清海表示,蒙泰將從產業鏈創新、高端化發展、數字化智能化改造、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加快公司的轉型升級,積極走出去,打造丙綸行業民族品牌,助力國家世界化纖強國建設。
專注“一根絲”
企業不斷做寬品類做深技術
白色、黃色、藍色、紅色……走進蒙泰,展柜上整齊擺放著一卷卷顏色各異的丙綸長絲。這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絲線,內里卻大有乾坤。
“我們的主打產品可以分為兩個方向:高強低收縮丙綸工業絲以及細旦和超細旦丙綸絲。”郭清海介紹。
高強低收縮丙綸工業絲,顧名思義,即同時符合高強度和低收縮兩大性能,單憑人力不能拉斷,主要應用于工業過濾布、土工布、纜繩吊帶、名牌箱包等;細旦和超細旦丙綸絲則以“細”為特點,一束成絲里面單絲多達72—96根,每根小絲均為空心,可應用于食品、藥品的過濾和服裝等領域。
“近三年我們累計投入4500萬元用于研發,在高強工業絲和超細旦絲方面不斷突破,從兩個方向把品類做寬、把技術做深,做到極致。”郭清海說,“比如,利用丙綸質輕、抗酸耐堿的特點,我們成功研發出將超細旦丙綸絲用于鋰電池隔膜的技術。”
郭清海拿起一張半透明的膜紙,很難想象,眼前這張薄如蟬翼、輕飄飄似乎不帶一點重量的薄膜,卻是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核心部件之一。
“在鋰電池內部,帶電的離子在正負極之間流動穿梭,因此形成電流。隔膜位于正負極之間,既要防止正負極直接接觸,又要確保離子可以順暢通行。”郭清海說,“鋰電池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離電極,防止短路和安全故障。隔膜的性能直接影響到鋰電池的安全、循環壽命和功率等。”
公開數據顯示,由于現有國產隔膜仍存在較大技術軟肋,目前我國隔膜市場大部分仍被國外品牌所占據,高端產品更是只能依賴進口。
而將超細纖維用于電池隔膜,蒙泰實現了關鍵技術首創——采用納米級丙綸噴絲堆積成膜,這樣做出來的隔膜厚度僅有頭發絲的1/500,強度高,孔隙多且均勻,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續航能力。
目前,蒙泰已經掌握并持有數種隔膜專利技術,正在積極試產中,一旦量產將為推進鋰電池隔膜國產替代進程注入全新動力。
不止隔膜專利,這些年,蒙泰科技研發項目轉化為新技術、工藝、產品超過40項,牽頭起草3項行業標準,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7項,國際PCT發明專利4項,成為揭陽市首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。
城企共成長
新區育出“小巨人”
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,國內的丙綸行業剛剛起步。郭清海從中國紡織大學(現東華大學)化學纖維專業畢業,入職中山的化工企業,從事研發生產工作。
1992年,揭陽建市,揭東置縣。1993年,郭清海決心回鄉創業。帶著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積累的資源,他迅速組建技術團隊,回到揭東,成立了蒙泰的前身“粵海化纖”。
“那時,國內甚至連生產丙綸的專用設備都沒有。”郭清海回憶道。
一切只能靠自己。設備自己設計、色母自己開發,甚至連油劑都自己調配。郭清海帶著技術團隊,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,終于讓粵海化纖的丙綸生產線轉了起來。
二十年彈指一揮間。2012年,揭東撤縣改區。次年,粵海化纖更名為蒙泰。2015年,蒙泰通過對傳統生產設備全面升級改造,將丙綸生產工藝從“兩步法”并為“一步法”,率先完成了技術迭代,大幅節約了人力成本、提升了產能,從此奠定了蒙泰在丙綸行業的領先地位。如今,蒙泰丙綸年產量已經超過3萬噸,近三年產值超12億元。
2020年,蒙泰作為創業板注冊制首批18家企業之一在深交所上市,成為我國丙綸長絲“第一股”。2021年,蒙泰上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名單。
區政府積極幫助申請各類扶持資金,讓蒙泰得以加大研發投入,增強了市場競爭力。這些年,蒙泰享受技術改造、貸款貼息、創新發展、上市融資獎補等多項政策扶持資金累計達3452萬元。
更重要的扶持還在于人才。近年來,通過人才引進計劃,揭東區先后為蒙泰牽線搭橋,引進了3名專家。
布局新賽道
構建互補聯動產業鏈
蒙泰是丙綸行業的細分龍頭,在揭東乃至揭陽制造業版圖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,并且已深度嵌入揭東區、揭陽市產業鏈條。
蒙泰所處的經開區位于揭東區東部,與中德金屬生態城、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一起,成為揭東制造業三大陣地。
往南看,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錨定萬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。去年以來,位于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的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、吉林石化(揭陽)60萬噸/年ABS項目相繼投產,揭陽綠色石化和海上風電兩大萬億產值級產業集群加速形成。
作為化學纖維制造業企業,蒙泰位于化工產業鏈的中游,上游承接石化產業,下游則覆蓋紡織、建材、汽車等多種制造業。而生產丙綸長絲的原材料是聚丙烯,主要來自石油煉化廠。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、吉林石化ABS項目的投產,將為蒙泰提供性價比高的聚丙烯原料,實現本地化配套。
站在新一輪發展的風口,蒙泰正在加速融入揭東及揭陽的產業布局。
在揭東區,蒙泰上市首次募集到的7.3億元將全部用于投資揭東區,近三年已累計投資近5億元,主要用于主營業務擴產及研發中心項目。目前,蒙泰已在揭東經開區建設新廠區,占地80畝。新廠區已經裝機,今年就能陸續投產。
在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,蒙泰于去年推出納塔碳纖維項目,計劃總投資47.94億元,年產1萬噸碳纖維及6萬噸差別化腈綸。
碳纖維相當于升級版的丙綸,它的質量更輕、強度更高,能起到很好的減重作用,是理想的輕量化材料。在新能源產業中,風電葉片、光伏載板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都離不開碳纖維。納塔碳纖維項目投產后,將一舉填補華南地區碳纖維生產的空白,對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。
增強競爭力
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敢于嘗試
蒙泰自從1993年創始,至今已走過30年的春秋,在聚丙烯纖維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和行業工藝技術沉淀。郭清海認為,一步步走到今天,蒙泰和中國整個丙綸行業的發展史是息息相關,也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而發展壯大的。
在郭清海看來,企業發展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敢于嘗試。“蒙泰能慢慢發展壯大是從嚴控產品質量、滿足客戶需求開始,一點點的優化內部生產流程,改善生產工藝,建立、執行好內控制度,一點點提高市場占有率,才有了如今的規模。”郭清海表示,蒙泰在此過程中還不斷嘗試挖掘產品應用場景,針對市場開發出更多差異化產品,以滿足客戶更多的需求,提高客戶黏性。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,企業應順應潮流,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,提效降本,增強自身競爭力。
來源:南方日報、21世紀經濟報道
編審:南方網楊佳泓、林麗麗等
核發:宣調部高超
- 廣東蒙泰高新丙綸細旦絲:創新工藝鑄就卓越品質!
- 紡織行業向“綠”發展!
- 丙綸細旦絲:開啟紡織與工業應用新篇!
- 2025年一季度紡織實現平穩開局!
- 蒙泰高新廣東、甘肅兩大項目穩步推進 碳纖維產業再添強勁引擎!
- 一季度我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起步基本平穩!
- 芒種時節話纖絲:細織透氣新 “烯” 望!
- 丙綸細旦絲:性能升級與時代發展中的廣泛應用!
- 2025紡織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!